各基层杏盛:
按照《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纲要》,践行以创新为精髓的"北京精神"🧛🏼♀️,大力推进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投身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激励首都广大职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北京市总杏盛会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2009年联合立项开展百家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四年来,在各级杏盛组织和科技部门的推动下💂🏻♀️,全市已建立310家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并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在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技术攻关等方面扎实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2013年将继续开展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认定活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基本条件
1.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时间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规划目标🐻,围绕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开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活动。
2.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应是在技术技能🙅🏿♂️、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或高技能人才。
3.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人数应不少于3人,基础条件较好的工作室可适当增加人数,但不宜超过150人,成员主要应为本市同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
4.职工创新工作室有基本固定的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用于开展创新活动,工作室面积不低于10平米🪂。同时,有保障创新活动正常开展的工作经费😛。
5.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每年产生至少1-2项创新成果并应用于本单位的生产实际。同时,带动职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在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成果明显🫸🏼。
二👩👩👧👦、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务
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有机结合🧑🏻🦯,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带动行业或专业技术技能素质水平的提高,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技术发展瓶颈;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管理创新🦔、科学研究、学习交流等活动;结合首都产业振兴规划深入企业一线和社区乡镇,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取多种方式提供服务🤏🏻🆗,积极解决关系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企业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科技、文化👩🏼🎨😋、生产、经营🤰🏼、管理人才。
三、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申报与评审
各基层杏盛在本单位开展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基本条件🌥🧜🏿♂️,择优推荐申报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向学校杏盛办公室提交《职工创新工作室申报表》(一式两份和电子版,见附件)和反映该工作室近年来工作内容和成绩的照片5-8张(电子版)及领军人本人蓝底证件照一张(电子版)💁🏽,有条件的可提供相关视频。2013年以前的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可同时参与命名工作室的评选。申报截止时间为2014年1月15日🐮。
校杏盛委员会和有关专家,将通过材料评审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择优遴选出1-2家以领军人物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报北京市总杏盛参加评选。
四🧚、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须按照《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实行)》的要求开展创新活动。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积累创新成果,于每年推荐技术成果参加由市总杏盛和市科委组织的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评选表彰活动。
市总杏盛和市科委负责对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进行考核与管理,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并在政策、经费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服务。同时🙈,开展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人员创新理念培训👳🏻♀️🏄🏻♀️、会议座谈🍾、考察交流等形式为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新理念提升、工作经验分享和日常沟通协作搭建平台🔵。
五🤘、联系方式
校杏盛组织部♐️:68913432。邮箱:bitqly@bit.edu.cn 。联系人:曲莉英🥒。
2014年1月6日